- 5G与物联网深度融合:虚拟运营商可依托5G切片技术,为垂直行业提供低时延、高可靠性的专网服务7。例如,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提供设备监测与远程控制解决方。
- 跨境服务拓展:部分企业尝试与际虚拟运营商合作,推出数据漫游套餐,满足出境用户需求3。
- 资源整合与生态共建:虚拟运营商正从单一通信服务转向“通信+内容+终端”生态构建。如鹏博士云计算资源推出企业级通信解决方,实现与算力协同47]。
当前,我虚拟运营商用户规模约8007万户(2022年),占移动用户总数4.6%,较欧美20%的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3。随着支持力度加大与技术迭代,虚拟运营商将在差异化服务、行业数字化等领域持续释放商用值。

- 市场竞争与盈利压力:基础运营商持续降费挤压利润空间。2018年后,流量资费降至0.15元/M以下,虚拟运营商需通过增值服务(如健康管理、云存储)提升ARPU值38。
- 技术与合规挑战:早期170/171号段存在固话无识别、验证码拦截等问题,需通过技术升级与跨行业协作解决8。2021年工信部明确虚拟运营商退市机制,要求基础运营商承接倒闭企业的用户服务,保障号码资源连续性311。
- 监管适配:实名制执行不力曾导致风险,2018年后工信部加码号资源与信息安全监管,推动行业规范化27。
四、未来发展趋势

一、与商用照发放
我虚拟运营商的商用化进程始于2013年试点启动。2013年5月,工信部发布《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》,允许营企业租用基础运营商资源开展通信服务2。至2017年底,已有42家企业在29个省份开展试点,用户规模突破6000万,吸引间超32亿元2。2018年7月,工信部向首批15家企业发放正式商用照,标志着虚拟运营商结束试点阶段,进入全面商用26。2023年,工信部进一步批复优友互联等企业开展物联网业务转售试点,拓展虚拟运营商在智能硬件、车联网等领域的商用场景3。

三、商用化进程中的挑战与应对

二、市场格局与商业模式创新
虚拟运营商通过差异化服务与灵活定策略切入市场。早期企业如天音通信、迪信通等依托渠道优势,推出自由套餐、共享流量等创新产品36。部分企业聚焦细分领域:苏宁、美结合零售生态推出融合通信服务;中期集团、华翔联信等探索金融与通信结合的场景46。资费模式上,虚拟运营商尝试阶梯定(如美极信通信)、流量转赠(如天音移动)等策略,与传统运营商形成互补8。

物联网成为商用新方向。2023年工信部启动物联网转售试点,虚拟运营商通过为共享经济、智能制造等提供定制化连接服务,开辟增量市场37。例如,部分企业为共享单车、智能家居设备提供专用通信模块,降低企业用网成本3。
相关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