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与收费
- 中介与
无资质“黑中介”伪造高薪职位,以“内推名企”“保录取”为噱头收费,实际无兑现。求职者需查机构是否具备《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》,拒签口头协议13。 - 巧立名目收费
以押金、培训费、服装费等为由索要费用,或诱导求职者办理“美容”“购车”等网,甚至与诈平台勾结17。方明确提示:任何入职前收费均属7。 - 用个人信息
取卡、身份证等信息,用于注册APP或电信诈,求职者切勿轻易提供信息13。
二、岗位职责与选择
- 岗位包装与实际不符
企业将销售岗美化为“市场总监”,基础执行岗冠以“策略运营”头衔,入职后工作内容与描述严重偏差313。需面试时深入询问具体KPI及日常工作流程。 - 初创职责混乱
部分初创岗位界限模糊,要求运营兼任文、策划、剪辑等多职,且缺乏成熟团队带教,易陷入低效打杂状态26。 - 弱运营型企业的局限性
技术主导型(如工具类产品)中运营话语权弱,发展受限。建议选择运营驱动领域(如内容平台、电商),更易获得成长空间5。
三、合同与权益保障漏洞
- 试用期
超长试用期(超过6个月)、重复约定试用期、或试用期工资低于定标准(应≥正式工资80%),期满后以不合理理由辞退3。 - 合同条款
“阳合同”避、捆绑王条款(如“三年内不得结婚”)、缺失社保缴纳说明等,签约前需逐条确认岗位、薪资、工时等心条款38。
四、能力错配与转型误区
- 转行后的经验断层
传统行业从业者转岗运营时,原有资源或方可能失效。需系统性学习互联网运营逻辑,因能力脱节被淘汰10。 - 面试包装能力
声称“全平台精通”易引发质疑,应聚焦细分优势(如用户增长/策划),并提供数据化例佐证13。 - 误入低值岗位
“机械分发内容”“只涨粉不转化”类岗位含金量低。需规避三类伪运营岗:无变现路径的账号运营、业务模式陈旧的企业、纯执行无决策权的角11。
五、行业特殊性带来的挑战
设计、医疗等领域因对运营的审美或专业性要求高,且企业预算有限,常难匹配到合适人才。求职者需评估自身技能与行业需求的契合度12。

综上,运营求职者应坚守三条原则:凡收费即拒绝、凡必实、凡签约细审条款,并通过企业官网、第三方平台交叉验证资质与岗位真实性138。


在运营岗位求职过程中,求职者常面临多种隐蔽,需高度惕以下关键风险点:


相关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