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吞吐量稳中有升,外贸韧性凸显
2025年1—5月,厦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90.97万标箱,同比增长2.52%[[6][11]]。前4个月外贸集装箱吞吐量达286.18万标箱(占总量73%),同比增长4.85%[[9]]。1月单月吞吐量突破108万标箱,实现“开门红”,丝路海运航线箱量同比增幅达23.3%[[13][14]]。增长动力主要源于东南亚、欧美及新兴市场(如厄瓜多尔、沙特)的贸易需求,机电产品、新能源车、储能设备及鞋服等“制造”出口表现亮眼[[7][8]]。

二、航线持续扩张,枢纽地位巩固
- 覆盖增:截至2025年3月,全集装箱班轮航线达184条(外贸143条、内贸41条),通达50个的151个口[[4]]。
- 新航线密集开通:
- 新增美西TP9直航航线(厦门—长滩,周班制)[[3]]、福建省首条直航厄瓜多尔的ZAT航线[[7]],以及伊洛伊洛直航服务(物流时效缩短9天)[[7]]。
- 东南亚航线达50条,占全丝路海运名航线76%(福建66条中的55条)[[1][4]],前4月东南亚本地箱量同比增长超18%[[9]]。
- 干线密度提升:赴美航线增至17条,覆盖洛杉矶、纽约等主要口;万海航运等航企新增美东线,化东南沿海外贸运力保障[[1][6]]。
三、效率与服务能级跃升
- 作业效率:2025年5月,厦门远洋船舶平均在停时0.87天(第2)、在泊停时0.69天(第3)[[6][11]]。
- 智能化改造深化:
- 海润码头全智能化改造完成60%,年底将试运行,实现桥吊、龙门吊无人化[[1]]。
- 海天码头应用iTOS系统、5G专网,装卸效率提升20%以上[[7][8]]。
- 通关便利化:边检、海关推行“船边直提”“抵直装”及24小时服务,压缩船舶待泊时长,前4月监管进出境船舶航次同比增长3.13%[[9]]。
四、与业态创新驱动增长
- 降费减延续:2025—2026年延续货物务费、引航费减免(如6万净吨以上集装箱船引航费封顶计收),预计年减超亿元[[2]]。
- 扶持加码:出台集装箱发展扶持(2025—2027年),设立9000万元箱量增长励,鼓励水水中转、陆海联运及跨境电商业务[[10]]。
- 业态创新突破:
- 首条“丝路海运”石材航线(印度—厦门)运量突破800万吨,服务130石材供应链[[12]]。
- 海铁联运量同比增长29.8%,开通武汉—厦门“一单制”专列,构建内陆货物出海高效通道[[4][7]]。
五、与融合发展趋势显著
- 口:区装卸设备电动化率超87%,岸电覆盖率达100%,靠船舶岸电使用量同比增长133%[[4]]。
- 航贸一体化:丝路海运联盟成员超200家,推动与中欧班列、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,拓展运贸一体化模式[[1][5]]。
综上,厦门通过航线拓展、效率升级、赋能与业态创新,持续巩固际航运枢纽地位,为“”共建及供应链提供高效稳定的物流支撑。


厦门作为综合运输体系重要枢纽及际集装箱干线枢纽,当前运营态势稳健向好,呈现量效双增、优化与创新驱动的特点。其心运营现状可概括如下:


相关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