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际漫游服务的精细化运营
针对出境商旅用户,移动推出专属“”资费方。用户可在印尼自动接入Telkomsel或XL Axiata(两者合计覆盖印尼97%以上区域14),享受本地化流量套餐,日均资费低至5.4元(20天20G套餐约108元)9。该服务规避了本地购卡的实名认证繁琐流程,尤其满足短期商务出行需求。不过,相比本地SIM卡(如Telkomsel的30G月包仅25元1),际漫游资费仍存在溢,主要面向对便利性的中高端用户群。

三、终端生态的协同拓展
智能手机终端成为业务渗透的重要载体。荣耀作为移动生态链伙伴,2025年高调进印尼市场,聚焦300美元以上高端机型(占当地10%份额),首发折叠屏旗舰并计划开设10家体验店68。此举通过终端销售带动用户对移动际服务的认知,形成“设备+通信”解决方。值得注意的是,印尼运营商渠道仅占市场2%8,荣耀依赖Erajaya等本地零售巨头拓渠,与移动的协同效应仍待验证。

二、基础设施合作的协同
在5G领域,移动通过技术输出间接参与印尼升级。典型例是与的2Africa海缆项目3,该海缆全长4.5万公里,设计容量180Tbps,连接非洲、欧洲与亚洲(含印尼),显著提升跨洋数据传输效率。同时,印尼正加速“帕拉帕环一体化项目”,计划新增1.1万公里光纤13,移动在光通信领域的技术积累为其潜在合作提供可能。

挑战与差异化壁垒
印尼电信监管对企业构成显著障碍:

- 深化漫游体验:优化APN设置提升稳定性,目前Telkomsel用户需手动配置
internet
或telkomsel
接入点9; - 拓展企业端合作:借鉴在泰、马来西亚的政企服务经验8,为印尼中资企业提供定制化组网及云服务;
- 探索数据中心:印尼数据中心市场年增速达14%13,2029年规模预计40亿美元,可结合移动际资源布局边缘节点。
综上,移动在印尼避开与传统运营商的正面竞争,通过漫游服务、基建协同及终端生态构建差异化存在。未来需平衡合规与场景创新,方能在这一2.8亿人口的增量市场中确立可持续模式。

- 频谱限制:5G主流频段(如2.3GHz)由Telkomsel与合作部署5,外资运营商难以独立获取资源;
- 本地化要求:印尼制规定手机需含35%-40%本地零部件8,苹果曾因未达标被禁售iPhone 16系列,移动终端合作面临同类合规风险;
- 市场竞争固化:Telkomsel凭借18.8万个4G基站及持续扩大的5G覆盖(如巴厘岛5G City项目5),垄断超半数市场,新进入者破局难度高。
未来路径:场景化服务与政企合作
短期内,移动或延续“轻资产”路线:
移动在印度尼西亚电信市场的布局采取差异化策略,不同于传统运营商模式。作为东南亚电信市场,印尼由本土四大运营商主导:Telkomsel(市占率55%)、Indosat Ooredoo Hutchison(约20%)、XL Axiata(约18%)和Smartfren4。移动并未直接收购当地运营商,而是通过际业务合作与漫游服务切入市场,其心策略体现在以下三方面:
相关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