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MGCF的技术实现与协议选择
MGCF的心职责是完成控制平面的信令转换。在IMS向CS发起呼叫时,MGCF需将SIP信令转换为CS支持的ICC(earer Independent Call Control)或ISUP(ISDN User Part)协议。根据运营商现状,内运营商更倾向于采用ICC协议16,因其支持IP承载且与现有软交换架构兼容。例如,移动在CM-IMS中通过MGCF实现SIP与ICC的映射,以降低对传统TDM的依赖11]。

三、典型业务场景与挑战
- 多媒体电话业务:IMS用户拨打PSTN固话时,MGCF需触发IM-MGW建立媒体通道,并在CS侧生成ISUP IAM(初始地址)消息。移动的测试例显示,若被叫忙且CS侧不放音,需在MGCF关联的关口局配置CV30放音模板以保证用户体验15]。
- 企业统一Centrex:跨IMS与CS的集团用户可通过MGCF实现混合组网,例如IMS分机与PSTN分机间的短号互拨。此时MGCF需处理号码转换及补充业务(如呼叫转移)的映射1112]。
- 紧急呼叫:当IMS用户拨打紧急号码时,MGCF需根据位置信息选择最近的CS紧急服务中心,并确保媒体流的低延迟传输。部分运营商采用专用MGCF实例处理此类高优先级业务8]。
挑战方面,运营商需解决协议兼容性(如SIP与ISUP的参数映射)、故障排查(如媒体流丢包定位)及容设计。例如,某省移动曾因MGCF与IM-MGW的H.248链路拥塞导致跨网呼叫失败,最终通过增加控制链路冗余度解决8]。

二、运营商部署架构与互通策略
在实际部署中,运营商通常采用分层架构:

四、未来演进方向
随着VoLTE和5G VoNR的普及,运营商正推动CS的IP化退网。在此背景下,MGCF可能向云化架构演进,例如与SC(会话边界控制器)集成以简化层级。同时,3GPP定义的T-MGCF(Transcoding MGCF)将增媒体转码能力,支持EVS等高清语音编码713]。自动化运维工具(如基于SDL的MGCF代码生成)可降低协议栈开发成本,缩短新业务上线周期13]。

- 同运营商互通:当IMS用户呼叫同一运营商CS用户时,GCF(边界控制功能)直接选择本网MGCF处理信令,IM-MGW就近部署以减少媒体传输时延68]。
- 跨运营商互通:若呼叫目标为其他运营商,GCF将请求转发至目标运营商的GCF,由其选择对应的MGCF完成信令落地。例如,电信与联通的IMS通过省级MGCF实现互联315]。
对于CS的IP化程度,内运营商普遍要求MGCF对接IP化CS节点(如MSC Server),通过SIGTRAN协议栈(SCTP/IP承载)传输ISUP/ICC信令,仅少数场景需通过TDM(SGW)实现传统SS7信令的IP适配14]。

对于媒体处理,MGCF通过H.248协议控制IM-MGW(IP多媒体),实现用户平面的媒体流转换。IM-MGW责将IMS的RTP媒体流转换为CS的TDM或IP化语音流,同时执行编码格式适配(如G.711与AMR间的转换)及回声抑制36]。这种分离架构(控制与媒体分离)提升了扩展性和维护效率。
运营商在部署MGCF(媒体控制功能)时,主要目标是实现IMS(IP多媒体子系统)与传统电路交换(CS)(如PSTN、2G/3G)的互通。MGCF作为IMS与CS域的关键接口,其心功能包括信令协议转换、媒体控制及路由选择。以下从技术实现、部署架构及实际应用场景展开分析。
相关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