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资源化循环模式:固废处理与再生利用
以**东江环保(002672.SZ/00895.HK)**为,构建"废物资源化心的全能固废处理服务平台"1。其运营特点包括:

- 全链条覆盖:立足工业危废处理,拓展市政废物处理,配套环境工程服务,形成"无害化—减量化—资源化"闭环1。例如,通过重金属废物回收和危废综合处置中心,年处理能力超百万吨,资源化产品附加值持续提升。
- 区域化布局:在珠三角、长三角及中西部建立处理,实现跨区域协同,降低物流成本并提升规模效应1。
二、全产业链整合模式:纵向延伸与横向并购
**瀚蓝环境(600323.SH)**通过资本整合化竞争力:

- 双轮业务结构:环保工程贡献84%利,项目运营占14%,依托污水、固废处理技术获取订单,工程类与特许经营类订单占比达1:89。
- 智慧化升级:在垃圾焚烧项目中应用智能控制系统,提升产能利用率至超100%,并拓展光伏等新能源业务9。
四、供应链协同模式:低碳闭环与责任延伸
跨企业如拜耳通过供应链重构实现可持续运营:

- 包装减碳:品包装材料贡献80%碳排放,通过轻量化设计、本地化采购及塑料托盘循环利用,降低碳足迹10。
- 患者导向设计:结合电子说明书与无障碍包装,平衡环保需求与用户便利性,联动供应商建立减碳绩效评估体系10。
五、"焚烧+"复合模式:多元化能源与资源输出
行业普遍探索"焚烧+衍生值"路径:

- 并购扩张:2025年以103.54亿元私有化粤丰环保,整合双方焚烧发电产能与环卫一体化业务,形成"焚烧+环卫+能源"协同5。
- 产业链延伸:从单一垃圾焚烧厂发展为涵盖固废处理、能源、水务的综合性环境服务商,通过"无围墙"模式实现跨区域技术与管理输出5。
三、技术驱动型模式:工程服务与智慧化运营
**武汉天源(301127.SZ)**以技术创新为心:

上述模式显示,环保企业正从单一处理服务商向技术集成商、资源循环商和生态运营商转型,通过资本、技术、供应链三重杠杆驱动规模化与低碳化发展。
环保企业运营模式呈现多元化与专业化趋势,通过整合资源、技术创新及产业链延伸实现可持续发展。主要模式可归纳为以下四类:
相关问答